在我的記憶深處,淮海農場是一片充滿故事與情感的土地。它的誕生,源自1952年軍委主席毛澤東那個意義非凡的決定。從此,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02師響應主席“農業建設、生產待命”的號召,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業建設第四師,奔赴黃海之濱灌溉渠兩岸,開啟了屯墾戍邊、建設農場的征程。這支部隊前身在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,部分將士在淮海戰役中,更是為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,也正因如此,1953年,這片開荒的土地被命名為“國營淮海農場” 。
我的父母便是這建設大軍中的一員。父親作為排長,隨著部隊來到這片荒蕪之地,帶領著大家一同投身農場建設的大潮中。那時的蘆葦灘一望無際,條件艱苦得超乎想象,但父親和戰士們都懷揣著滿腔熱忱,毫無退縮之意。戰士們親手用蘆席搭蓋簡易住所,在百里戰線上形成了“百里連營”的壯觀景象。沒有道路,他們就自己開辟;沒有淡水,他們就開挖大河?!皼]有房住自己蓋,沒有道路自己開,沒有菜吃自己摘,沒有淡水開大河,叫你困難都滾開”,這首他們創作的詩歌,正是當時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真實寫照。
待來自無錫、上海等大城市的下放知青來到農場扎根時,父親對待那些年輕的娃娃是關懷備至。當時下放的知青們大多十五六歲,最大的也就十八九歲,年紀輕輕就遠離家鄉,來到農場參與建設,著實不易。看到有的知青吃不了苦,父親心疼不已,時常把他們帶回家吃飯。要知道,我們家本就有六個孩子,吃飯都是個大問題,可父親還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,給予這些知青溫暖與關心,他真的是個大好人。
我在這片土地上出生、成長。小時候,家里兄弟姐妹眾多,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。在我10歲那年,父親因病永遠地離開了我們,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在了母親柔弱的肩上。母親在農場的后勤工作,雖然有農場的照顧,但身體一直不好。哥哥19歲時參軍入伍,大姐14歲輟學回家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,16歲便成為農場的臨時工。我和二姐繼續上學,可我自幼體弱,經常生病,學業也因此斷斷續續。
二姐16歲那年獲得了農場前往鹽城工廠的名額,當上了令人十分羨慕的城市工人。15歲初中畢業后,我也像大姐一樣,成為一名臨時工,接過了家庭的責任。那時的工資很低,一個月只有十幾塊錢,但每一分錢都無比珍貴。田間的勞作十分辛苦,包產到個人,我和母親一人負責兩分棉花田,除草、定苗、打頭、收棉花,所有的工作都靠雙手完成。每天天不亮我就出門,直到星星布滿天空才回家。中午,母親會把飯菜送到田間,匆匆吃完后,我又繼續投入繁重的農活中 。
定苗的日子里,為了保證棉苗的間距和生長,我每天都長時間跪在田里爬著行走。粗糙的土地磨破了我的膝蓋,關節處總是布滿傷口,鮮血和著泥土,鉆心地疼。而長時間的勞作,讓我的雙手布滿了倒刺,稍不注意碰到東西,便是一陣刺痛。可農事不等人,我只能咬著牙堅持,日子就這樣一天連著一天延續著。
記得有一年寒冬臘月,我們組分配了挖溝任務,一人幾公尺。我分到的那段地,由于天冷已經凍得硬邦邦。我那瘦弱的身軀,連沉重的泥鍬都拿得費勁,更別說從平地插鍬再挖三鍬深下去了。那一刻,委屈和無助涌上心頭。我哭著跑回了家,在媽媽面前泣不成聲地說:“人家都有人幫忙,就我沒人幫?!眿寢屝奶蹣O了,那時家里條件并不好,可她還是上街買了一掛腸子、肚肺,還有一些茶食,花了十幾元錢,這在當時這已經算是很豐盛的花費了。她請了一位地方上的老百姓,幫我完成了挖溝的任務?,F在回想起來,當時身體那么瘦弱,又加上小時候體弱多病,面對那些重活,真的是力不從心,心里滿是難受。
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,身邊有人通過婚姻關系離開農場,可我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。我好像頭腦沒有別人那么靈活,不知道去利用一些關系改變現狀?,F在想想,心里難免有些后悔,不像別人懂得借助一些“階梯”托人找關系離開這吃苦的地方,總覺得自己是最笨的那一個。
二姐在廠里工作,每年都有探親假回農場。每次她回來,媽媽總是把好吃的拿出來煮給她吃。而我在田里忙得不可開交,回來還得幫著做“伙頭工”,心里滿是怨言。記得有一次過年,媽媽蒸饅頭,讓我不要說話。我在鍋下幫著燒田草,心里正生著氣,就使勁地往灶里添柴火,結果把一鍋饅頭的水都燒干了。媽媽聞到煳味,雖然心里著急,但因為過年圖個順利,也不敢過多指責我,只是嘴里小聲地叨咕著?,F在想想,那時自己用這種方式“報復”他們吃現成的,還真是有些好笑。
還有一次,媽媽讓我去挑豬草,因為我生性怕蛇,和同學們一起去時,人家都挑了一大籃子,我卻因為瞻前顧后不敢多挑,為了不被媽媽說,我在籃子底下放了一個大大的泥塊,上面只鋪了一點豬草就回家了。媽媽接過籃子,還驚訝地說:“你今天挑這么多???這筐里面怎么這么重???”當她把上面的豬草拿開,看到里面的大泥塊時,氣得追著我打。
看到別的孩子穿著新衣服、穿著新鞋子我滿心羨慕,因為我穿的總是姐姐們穿舊的衣服,縫縫補補又一年。但即便生活如此艱難,我從未想過離開農場,離開母親。在我心中,這片土地承載著父母的汗水與希望,是我永遠的根。后來,經人介紹,我認識了現在的老公,他看中了我,23歲那年,他托人把我也弄進了工廠。從此,我告別了農田,有了穩定的收入,每月兩三百元,生活也漸漸有了起色。
如今,我已經退休,享受著國家農場給予的待遇,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。每天清晨,我會帶著兩條小狗出門遛彎,看著朝陽灑在大地上,感受著歲月的寧靜與美好?;厥自诨春^r場的過往,那些艱苦的日子雖讓人心酸落淚,但也磨煉了我的意志,讓我懂得珍惜如今的生活。這片土地見證了我的成長,凝聚著家人的心血,無論時光如何流轉,它都在我心中占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 。